曝光 | 解谜蒙眼识字神童骗局!神童班是科学还是骗局?


近来,一些培训机构打出开发脑潜力的广告,可让孩子具备蒙眼识物、超速记忆甚至过目不忘的特殊能力,类似的“神童班”受到一些家长追捧。

这些培训机构有何“神技”?他们所宣传的培训效果能否实现?

1

听音乐,睡一觉,打开孩子“松果体”?

“右脑开发”、蒙眼识物、超强记忆力、过目不忘……你是否听说过那些在家长群里神乎其神的“神童班”?

位于云南昆明的一家民办培训机构,在网上打出“脑潜能开发”的广告。记者咨询后了解到,该机构主要从事“蒙眼识物”和高速记忆培训,为期10天,每天授课7小时,收费19800元。而培训原理,就是开发孩子大脑中的“松果体”。

所谓蒙眼识物,即遮住孩子的眼睛,盲眼看周围的事物,如分辨颜色、识字、形状等等。而高速记忆,则能让孩子阅读一遍近千字的文章后,就能背诵至少70%的内容。

据该机构一位彭姓老师介绍,孩子的松果体一旦得到开发,不仅能做到“蒙眼识物”,还能实现左右脑的协调配合,促进孩子专注力、记忆力、想象力提升。

什么是松果体?彭老师将之称为“宇宙能量进入人体的闸口”。

他介绍,人体大脑中的松果体是连接左脑和右脑的桥梁,不能自动开发使用。但只要能激活该区域,孩子就能拥有超强记忆力,并开发出第三只眼,也就是闭着眼睛,也能感知到周围物体的形态。

如何才能开发孩子松果体?其实课堂培训的方式很简单——孩子戴上能改变音波的耳机,听一段由机构调试、具备特殊波频的音乐,孩子进入睡眠状态,辅之以老师引导,就能在脑波音频共振的过程中,激活松果体。

据称,这样的方法被业内“屡试不爽”,并且无论孩子什么体质,这样反复训练10次,就能100%达到激发效果。

2

蒙眼识物的本领至少保持到三十岁



从培训的过程和效果来看,在孩子正式学习之前,需先做记忆力测试,即孩子阅读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后,能记住多少内容。

当完成了10天特训后,再由家长验收成果,看孩子现在阅读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能记住多少。

按照老师的说法,只要接受特训,孩子看完一遍、复述一遍、再看一遍后,能记住至少70%的内容。但文章的来源,需从机构给出的文章中选择。

此外,孩子还将和老师共同为家长表演蒙眼识物的本领。彭老师承诺,这一项本领至少能在孩子大脑中储存到30岁,而超强记忆力,则能受益终身。

图为云南昆明一家民办培训机构展示出孩子蒙眼识物的教学成果。受访者供图



3

加盟费十万,三天上手“蒙眼识物”

面对如此“玄乎”的课程效果,若真如机构所言,那么从事松果体开发的老师,是否也拥有普通老师所不具备的“神技”?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以加盟者的身份联系了北京某“脑潜力开发”培训机构的业务员。

实际上,从该机构的网页介绍中,并不能直接找到关于“蒙眼识物”等课程内容,大多为早教的课程介绍。

该机构一名钟姓工作人员解释:“因为很多家长不相信了,所以机构不敢公开做,要做也是通过夏令营的形式,针对内部学员进行”。

而当了解到记者对蒙眼识物等潜脑开发课程的加盟有明显兴趣时,钟某表示,只要给出10万的加盟费,就能在3天时间内,让负责人学会“蒙眼识物”的本领。且此课程的加盟事项只能直接和培训机构的总负责人谈,对加盟者的培训也由总负责人亲自教授,并表示能学习这个课程的只能是加盟人本身。

当记者质疑技能的真实性时,钟某立刻称自己就拥有这一技能:“你随便给我一本书,无论德语或日语,我不用看,摸一下就知道这个书大概讲了什么。”

而加盟后机构的做法,目前“蒙眼识物”培训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发动内部进行早教的学员参加冬、夏令营,在其他省市一边旅游一边上课。

“大概10余天,你收50个学员,每个人收2-3万的学费,能挣到钱。”这位老师说。

图为云南昆明一家民办培训机构展示孩子和老师蒙眼识物的学习成果。 受访者供图

另一种形式被钟某称为“游击战”,他介绍这类人员没有固定的培训地点和课程,准备进入一个城市前,先做宣传,等学员凑够5、6个,每个人收取3-4万的培训费,租一间酒店就上课,上几天就去下一个城市。

钟某建议记者选择前一种培训方式,“你主要做早教培训,中间夹杂蒙眼识物的课程,赚的稳定也更多。”

4

专家:“松果体”和蒙眼识物没有任何关系

被各大培训机构捧上神坛的“松果体开发”到底有没有效果?近年来,不断有媒体曝光此类培训,并揭露真相。

对此,大部分网友也提出,这样的教育模式并不可信:

类似的“脑潜力开发”科学吗?对此,延安大学神经外科教授周志武也给出了完全否定的答案,他说,“科学上并不存在任何专门开发孩子脑潜力的技术。”

对于所谓“松果体”激活脑潜能的说法,周志武解释说,连接左右大脑桥梁、协调两半球成为一个整体运作的,并非是松果体,而是胼胝体。

至于松果体,它的存在也非作用于记忆力。周志武介绍,松果体主要在人类性发育方面发挥作用,若松果体提早发育,则会导致孩子性早熟。此外,松果体另一功能是充当人体“生物钟”,如分泌褪黑素等助眠,与记忆力毫无关系,也不具备任何特殊功能值得被开发。

而所谓“蒙眼识物”等类似的潜能开发,周志武称,目前还没有科学依据能证明人类有这些特殊能力,更无从谈及开发和利用。

在周志武看来,家长不可拔苗助长,过早给孩子太多的学业压力,应当顺其自然,在合适的年龄段做合适的事情。

5

商家涉嫌虚假宣传,消费者可通过消协维权

类似培训机构的存在,有网友质疑,是否是监管上出了问题?

北京市君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广州市律协教育法律业务委员会主任余苏律师表示,目前,市面上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主要针对文化课培训,以提高语文数学成绩为目的,这种机构需申请办学许可证,方可公开招生。

而“脑潜力开发”性质的教育机构,打的是素质教育培训的擦边球。余苏解释,类似的机构不具备办学资质,若具备盈利性质,则只需在当地工商局做公司登记即可。因此,对培训内容的监督,可能不在教育部门的管辖范围之内。

但这并不意味着,类似的教育机构能游离在“法外之地”。余苏称,如果机构的宣传内容缺乏科学根据,且效果最终没能实现,那么机构就存在虚假宣传的性质,违反广告法相关规定。

而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

换言之,若教育机构存在夸大教学效果等行为,余苏律师建议,家长应通过“消协”维权。



C:培训班称帮孩子“开天眼”:10万学蒙眼识字

“蒙眼识字”这类行骗把戏,本是骗术却为何被搬上三尺讲台?此类行骗招数缘何一再得手?

华西都市报记者李秀江何艾琳摄影杨涛

7月9日下午,成都市民陈萍(化名)来到成都汇聚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位于成都市上池北街的办公区,要求退还“超动力”第三个阶段课程的费用3万多元。

在一次由汇聚公司组织的企业管理培训会上,陈萍对一个儿童智力培训课程动心了。课程宣称,只要上他们的第一节课,就可以达到“开发天眼”的效果:“用眼罩蒙住眼睛,可以摸出卡片的数字、颜色。升级效果则是,书一翻就能背下来。”对方还承诺,“可以终身复训。”

陈萍当场交了9.8万元,给侄女豆豆(化名)报了名。怎知,前后一年多陆续上了两个课程,一点效果都没有,要求退剩余的3万多元也被拒绝。

10日,汇聚公司负责人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这个培训项目已经停了,“因为多数家长对效果并不满意。”

这究竟是“最强大脑”的神话重出江湖,还是屡见不鲜的“江湖骗术”借尸还魂?华西都市报记者就此事展开了调查—

报名,被搭售的

疑点:企管课上推销“蒙眼识字”,陈萍当场就为侄女刷卡9万8报班,但对方没有提供发票,连收据也没有。

陈萍9日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事情源自2013年6月在双流东升镇一家酒店进行的企业管理培训课,学员有将近200人。

负责讲课的是汇聚公司的法人代表郭先生,课程讲到一半时,他开始推荐起了一个项目。郭先生说,他们公司与一家培训公司合作了一个项目,专门培养儿童的悟性以及超能力开发。“郭先生在台上推荐项目的效果如何神奇,下面就有工作人员走到每个座位上,问这些学员要不要给自己的孩子报名。”

多位参加培训的家长告诉记者,当时氛围很热烈,自己很难拒绝,只要表示有意向,工作人员就拉着去另外一个房间刷卡交费,一个课程的费用在3万2左右,三个阶段课程9.8万元。

“包学会,终身可以来受训,学不会全部退款。”陈萍说,这是汇聚公司给的承诺。陈萍当场就为侄女豆豆报了这个班,但对方没有提供发票,连收据也没有。

在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里,豆豆学习了两个课程。

陈萍说,第一堂课发了眼罩和卡片。上课时,老师先让孩子戴上眼罩深呼吸几次,在注意力特别集中的时候,就给孩子一张有着花色或者数字的卡片,让他手拿着,放在额头感受,最终说出颜色和数字是什么。

上课,挺神秘的

疑点:具体什么时候上课,在哪里上课,都是由工作人员提前一天电话通知。

对于培训的内容,公司从来讳莫如深。上课封闭,家长也不得靠近。

“交钱上课,至少应该了解课程的内容和时间安排,但他们神秘得很。”另一家长陈先生说,具体什么时候上课,在哪里上课,都是由工作人员提前一天电话通知。“三个阶段课程,也不告诉你每个课程学什么内容,只说会达到什么效果。”

在培训时间上,也与很多的培训学校不一样。陈萍说,侄女从报名开始,基本是每隔半年通知一次去上课。2013年到2014年8月,两阶段课程地点分别在双流一家酒店、武侯区桐梓林一栋写字楼、成华区一个图书馆三个地方。具体一个课程怎么算时间,家长也并不知情。“有时候一个课程只几个小时,有的课程换了两个地点,上了好几天。”她说,上完课后,老师会请家长进教室填表,表格内容为评判上课环境等。

对于培训的内容,公司都讳莫如深。陈萍说,有一次上课,家长在窗外围观,两个男子马上上来,把家长“赶”了出去。多个家长告诉记者,这个项目没有免费的体验课,如果遇到犹豫的家长,工作人员会建议先交3万多元,上第一个课程体验体验。

陈萍说,“交了钱,就等着通知上课,云里雾里的。”

蒙眼?要偷看的

疑点:如何“蒙眼识字”?“要斜起来看,透过缝隙。老师要我们守住这个秘密。”

一年之后,家人想看看孩子学习的效果,便让豆豆现场演示。“孩子总是隔着眼罩,斜着眼睛看,可是看了半天,孩子也没能说出卡片的颜色和上面的信息。”这时,陈萍一家人才恍然大悟。

豆豆的爷爷说,“我让她表演戴眼罩认卡片。她表演得非常吃力,偏着头,卡片拿到眼睛附近,不停被小手捏来拱起,最后也猜错了卡片上的数字。这时,豆豆才小声地开了口,“要斜起来看,透过缝隙。老师要我们守住这个秘密。”

7月9日,记者找到一段孩子受训视频。在该视频中,两个小学生面对面坐着,眼睛戴着黑色眼罩,眼罩下卡住两张白色面巾纸。坐在一旁的老师,靠近其中一名学生,不断小声说话,随后拿了一张扑克牌给他。学生用手不停揉搓牌,然后再贴到额头上,最后不断猜扑克牌的花色、数字……

陈萍说,老师当时宣称在学到高级阶段时,能够达到轻轻一翻书,就能把知识要点全部领悟。

退款,是艰难的

疑点:对方均承认款项,但都以“钱已经打给另一家公司”为由,拒绝退款。

发现孩子没有“蒙眼识字”的能力,陈萍一家才发现被骗了。事实上,在送孩子去上培训课时,陈萍就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

2014年陈萍送豆豆到成都桐梓林的一间教室上课。透过门上的玻璃,她看到豆豆上课的教室,光线昏暗。课后,豆豆说上课在看电影。

“我花9万多,就为了给娃娃放电影?”陈萍感到生气,课已经上到第二阶段结束了,娃娃蒙眼认卡片的能力还是很差,“公司最初说上第一节课就有效果,现在都一年多了,两个阶段都结束了,学习效果还是很差。”

和家人商量后,陈萍找到了当初交9万8的培训公司,申请退还第三阶段的3万多元。几次交涉后,她的申请被拒。

陈萍说,今年7月初,她通过微信联系了该公司成都区负责人郭先生和另一个公司高管张小姐。在微信中,对方均承认了这笔款,但都以“钱已经打给另一家公司”为由,拒绝退款。

而一起报名的重庆的简先生,他先后花了10万元,为自己13岁的儿子报名“蒙眼识字”课程。他的孩子上了第一个课程,就申请退款了。简先生说,经过多次协商,公司退还了8万元,另外2万转成了企业员工培训费用。

前/车/之/鉴

是什么让“蒙眼识字”蒙住了你的眼

事实上,像“蒙眼识字”这种类似的骗局,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发生过。早在 1979年,“耳朵认字”就曾轰动全国。

话说回来,“蒙眼识字”“波动速读”“间脑开发”这类行骗把戏,本是骗术却为何被搬上三尺讲台?此类行骗招数缘何一再得手?我们有必要进行一番多角度的心理分析,以防再次受骗上当。从家长的角度来看:

1、办学机构紧紧抓住了当下学生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需求。

2、神童观念作祟,追求神奇效果,拔苗助长,急功近利心理。

3、没有选择标准,盲目相信广告,易受到广告宣传误导。从教育培训机构来说:

1、消费目标人群定位非常清晰:客户大多是有钱但自身受教育程度不高,又渴望孩子学习得到提升的父母。

2、为了高额利润,铤而走险,不择手段。

3、师资力量薄弱,草台班子,良莠不齐,缺少行业自律和科学标准的课程,无法保证课程效果。再从培训市场分析:

1、市场标准不一,鱼龙混杂,各类智力提升课程五花八门。

2、行业持证上岗老师奇缺。

记/者/质/询

钱,“汇聚”收转了

退钱?找“汇启慧”

华西都市报记者以家长的身份咨询汇聚公司一位负责人张女士,她说这个儿童培训项目是跟“汇启慧”公司合作的,但记者在工商系统的“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未查到该家公司的信息。

7月9日,记者陪同陈萍来到成都汇聚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位于上池北街的办公地点。根据公司财务展示的收费情况显示,陈萍9.8万元培训费进的是这家公司的财务。“其实根本不存在‘汇启慧’的公司,只是借个名字转移责任。”陈萍说。记者了解到,此前多位家长要求退费时,工作人员说要退款找“汇启慧”,导致很多家长找不到责任人。

记者从几位家长处了解到,一次参加培训的孩子在20到30个之间。7月10日,华西都市报记者再次以家长的身份咨询汇聚负责人张女士,但被告知这个项目已经停了。

“9.8万元这个项目,大多数家长觉得效果不明显。”张女士说,这个项目是汇聚公司与“汇启慧”公司合作的项目,目前已经终止合作了,不过现在有新的项目,包括出国游学等内容。

随即,华西都市报记者亮明身份采访张女士,她告诉记者,2013年底,陈萍一家确实给豆豆申报了一个9.8万元的儿童培训课程。当时,钱交给了汇聚公司,孩子上课时,再按课程阶段转款给“汇启慧”。“我们向陈萍一家承诺过,不满意可退款。但是,他们一家当初先后填写的两张调查表,都写的‘满意’和‘好’。时隔一年多,现在来退款,让我们很为难。”

对于陈萍的退款要求,张女士告诉记者,“要回去查一下财务,如果款没有用,就退款,下周就会有结果。”

律/师/说/法

“蒙眼识字”虚构事实涉嫌诈骗“从常理来看,这肯定是假的,科学是遵循客观规律的。”四川思沃律师事务所律师张纯认为,在几年前,类似骗局非常多,如今还有人上当实在不应该。张纯律师说,培训机构属于虚构事实,骗取受害者相信后,让受害者主动支付培训费用近10万元,已经涉嫌诈骗。受害者可以收集培训机构的宣传资料等证据,以对方涉嫌刑事犯罪向公安机关报案。

专/家/解/析

“蒙眼识字”就是骗人把戏 竟还有人信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赵洪鉴、北京大学心理学系资深脑神经研究的教授周晓林,以及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认知与发展心理学研究室的研究员蒋毅,都是脑功能、脑神经上的资深专家。对于“开天眼”、“蒙眼识字”的说法,他们一致认为:荒谬。

赵洪鉴说,“人脑成像是物体先在视网膜上成像,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入大脑中枢。以现在的科学水平,还没有发达到通过‘第三只眼’就能看东西的程度。”

周晓林曾在媒体采访中,对此表态:“那个就是骗人的,胡扯”。自己早就听说过类似骗局,不想还会有人相信。人完全不可能通过训练达到蒙着眼罩看东西的能力,“没有了视觉怎么看?”

曾有多家媒体报道过类似的“开天眼”培训课程,有的课程讲解其中“奥秘”时称,“松果体是第三只眼”。周晓林解释说,松果体是负责内分泌激素的器官,不负责成像。蒋毅专门从事脑功能成像等技术研究,“蒙眼识字肯定不可能,从科学上、常识上来讲都是讲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