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骗 | 亲们注意了:朋友圈里的“帮忙砍价”有骗局!


近日朋友圈迎来“砍价潮” 从几千元的手机到价格万元的相机,
甚至十几万的车,
都号称只要邀请朋友在链接页面中帮忙‘砍价’至0元,
即可免费获得该产品

注意了!朋友圈砍价,多是骗人的!
调查发现,
有不少砍价成功的微友不但没有收到奖品
反而泄露了个人信息,甚至还有人被骗了钱

【朋友圈砍价,女孩8万嫁妆全赔光】

90后女孩小翁参加了朋友圈发出的苹果6微信砍价活动,通过微信的大量转发,最后以4300元左右砍得一部苹果6手机。一个星期后,苹果手机如约而至。

尝到甜头后,小翁便把这个微信砍价的消息告诉了更多亲朋好友,“因为我有微信支付方便,所以有些亲戚朋友砍价成功后便让我先帮忙垫付,我就先付了。”小翁说,后来她一共付了18部手机的钱,可是没想到一部手机都没收到,自己准备嫁妆的近8万元全都放进去了。是我拉他们来参加的,现在手机没收到,怎么好意思找他们拿钱。家里人我都不敢告诉。”据悉,和小翁有同样遭遇的还有200来人!

【以iPhone6s为诱饵的骗局】

黄先生看到朋友圈的一个朋友发了一个链接。“链接里面写,只要找朋友帮忙砍价,最低0元就可以购买苹果6S的最新款手机。”黄先生当即点了进去,帮朋友点了一下“砍价”键,留下姓名和电话后,页面马上显示“你已帮朋友砍了79元”。

看到有这样的活动,黄先生立马转发了这个链接,“我给我的朋友都发去了微信,还给他们打了电话,就为了让他们帮我点一下‘砍价’。”经过几天时间,黄先生的页面终于显示“0元购机”。“当时我兴奋极了,以为可以不花钱就买手机了。”黄先生立马点了领取键,可是无论如何都无法点开。“起初我觉得是网速有问题,可是我多次尝试都是这种情况,才发现其实是他们的问题。”

黄先生没想到,不光拿不到手机,还差点惹出了更大的烦恼。“没过多久,我就收到了一条诈骗短信,起初我没有在意。”可是后来,黄先生发现,身边不少朋友都收到了莫名的诈骗短信,“还有人收到了以我为内容的诈骗短信,留了我的名字。”结合种种情况,黄先生怀疑,自己和朋友的信息就是这次“砍价”活动泄露出去的。

有媒体报道,一位大女生朋友圈参加了一个“1元得苹果手机”的砍价活动,经过众多好友的帮忙,终于把一台iPhone 6s砍到了2000元。但是,汇款之后,女生收到的不是“iPhone”手机,而是一台市价不足300元的“1Phone”手机。

这位女生的受骗经历在网上经过传播之后,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共鸣。随后,微信上“帮砍价”活动也被网友揭露出“骗局”的真实面目。

事实上,微信“帮砍价”活动起初只是用于营销。不少商家通过这种活动吸引人们在朋友圈转发关注,从而吸引了一大圈粉丝,短时间获得了大量关注度,实现不错的营销效果。但是后来,这种成本低,操作简单,而且受众容易上当的的活动给不法分子盯上了,于是演变成了一种新型的骗局,充斥着整个朋友圈。

【以AppleWatch为诱饵的骗局】

“我距离免费拿AppleWatch就剩下1088元了,大家来帮忙啊。”近日,赵女士看到朋友圈有人转发砍价赢AppleWatch的链接。赵女士就发动自己微信里的数百微友帮她砍价。可是,在规定时间内赵女士成功砍价至0元后,却没有收到任何有关领奖的信息。直到活动结束,赵女士再点开原来的砍价链接时,却变成了砍价赢取华为荣耀7i手机的活动,换汤不换药,照搬之前的游戏模式。

微信砍价内幕——

专家表示,微信“砍价”、“助力”只是网络微信营销的一种方式。不同的账号举办类似活动有着不同的目的,“有的真的是为了产品营销宣传。而有的则是为了骗粉丝关注、骗取个人信息等。更有甚者,其实就是为了后续的诈骗。

其实,这种骗局的规则很简单,只要邀请好友为自己“砍价”,即点击该链接帮忙砍价,就可随机减少不等的金额,直到变为很优惠的价格,甚至可以免费得到礼品。然而,很多砍价成功的微友不但没有收到奖品,反而泄露了个人信息。

此前,一则名为“京东双11预热,砍价0元拿iPhone 6s”的活动链接在各个微信群和朋友圈内疯传。根据链接中的活动规则,参与者在砍价成功后需要在弹出页面输入联系人、地址、电话,但之后却没有一个人拿到手机,而且不少参与的用户收到了大量广告短信、恶意链接甚至诈骗信息。之后,京东还专门为此辟谣,提醒用户小心上当。

尽管如此,这样的骗局依然在微信朋友圈泛滥。在我点击了一条“帮砍价”的链接之后,便进入了一个高仿的“京东”页面,该页面不仅有京东的标志,还显示着参与“帮砍价”的商品和原价格等。界面下角则有参与“砍价”的好友姓名和砍价价格。此外,界面上还有“帮TA砍价”和“我要参与”的按键。如果点击按键,则需要填写个人电话、住址等个人信息。而当用户“砍价”到零元时,整个活动页面就会失效。

在这种微信“帮砍价”活动中,骗子主要有两种目的:一是为收集个人信息,二是为了骗钱。所以,参与过的用户接下来会收到大量的广告短信和诈骗短信。

有业内人士表示,这种“帮砍价”活动并不是微信官方开发的应用软件,并没安全障。这类活动填写的个人信息其实链接着后台服务器,一旦点开活动页面,用户的一系列相关的个人信息将会泄露出去,电子银行账户安全堪忧不说,各种广告骚扰也将接踵而至。更严重的是,如果此类小活动的开发公司将后台收集到的用户信息卖给广告商、中介或一些欺诈集团,无疑会对用户的个人隐私及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事实上,除了“帮砍价”,在微信朋友圈还有一些活动大家要小心,比如“算命”、“测姻缘”、“算算你5年后的生活状态”等测试小活动。这些活动的共同特点就是需要填写个人资料,包括姓名年龄、手机号甚至是身份证号。不法分子正是借助这些活动套取微友个人信息之后再进行诈骗。

面对如此不安全的“朋友圈”,我们应该如何避免上当?

提高自己的隐私保护意识显然是最重要的一点,在朋友圈如果看到“低价”、“免费”等字眼,都不要轻信“优惠”链接。由于目前如QQ、微信、支付宝等应用很可能绑定了银行卡和身份证,所以用户不应轻易把自己的姓名、手机号、QQ及微信号等信息泄露给他人,同时还应防止类似可疑信息的扩散,切勿帮忙转发。一旦遭遇行骗并造成损失,应及时向公安部门进行举报。

当然,如果我们能够坚信天底下从来就没有免费午餐,也没有凭空掉下来的“馅饼”,或许就不用再为自己“贪小便宜”的行为买单了。

小编提醒:

千万不要贪图小便宜,随意转发类似的网络链接,透露个人信息,以防掉进微信骗局里。

来源:嘉峪关圈子